close

原住民的歷史從神話中口耳相傳,故也無文字流傳下來。

當時的部落關係緊密,部落內有群體狩獵的習俗,

參與狩獵者之家庭,皆可分食獵物。

根據日本人的考據,泰雅族並無十進位概念,

超過兩位數時,以較大顆的石頭當符號。

所以群體狩獵分食時,採「你我皆有」的概念直至獵物分食完畢。

 

因春季乃動物交配繁殖期,為避免破壞大自然,

原住民狩獵時期皆在冬季,其餘都以旱耕為主,

主食為芋頭、地瓜以及小米等。

當一塊地耕作超過一年後,即會換地耕作,避免耗盡該地的養分。

一戶家庭擁有的穀倉數,也代表了該家庭的富裕程度。

而此,部落的孩子,從自然萬物中學習成長,跟著家中族人過活。

 

傳統的原住民,靠山林與自然生活,

他們懂得適量取用,懂得儲存食物,絕不濫殺濫捕。

直至外來者入侵,被迫學習當權者的生活方式,

跟著當權者的節慶生活,偏偏當權者又一換再換。

《發展的受害者》一書提到,

許多部落擺明了不要外來人干預的態度。

帶無奈的是,弓箭與番刀勝不了槍砲,

無文字的傳統部落族人,開始跟著「老師」拿筆學寫字,

卻導致在「老師」面前,成為學習低劣的學生。

 

如果,今天的學校,

不是以筆試成績做排名,不是以數學分高低。

比的是設陷阱的技巧,分的是獵物數的高低。

難道,原住民就真的學習低成就嗎?

 

如果,你把山林還給原住民,

把弓箭還給獵人,把節慶還給頭目。

原住民還需要漢人的偏鄉補助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小 的頭像
    小小

    小小的小小世界

    小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