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明朝陳第撰寫《東番地》首次提到台灣後,
到清朝康熙由鄭氏手中收回台灣以來,
許多奏摺不斷提到台灣「番」族難以管控。
由漢人角度書寫的原住民歷史,
滿是高高在上對「番民」的歧視。
七十年代原住民意識覺醒,知識分子帶頭運動,
原住民不管是從運動到演藝人員也逐漸嶄露頭角。
但時至今日,縱使部落已不在神秘,
原住民的面紗卻未完全被揭開。
部落充斥著酗酒、隔代教養等低成就問題,
導致許多人依然對原住民有所誤解。
在外人尚未入侵以前,原住民過著自己自足的生活。
一個部落由一名頭目帶領,
並有長老組成監督系統,自成一小型部落社會。
加上受神話故事影響,部落居民恪守許多規範,
未婚男女不可單獨相處、尊重長輩以及禁止酗酒等。
回到歷史的侵略史,
清朝政府當時雖號稱掌管台灣,但實際只是對外自我滿足之說。
直至日本佔領台灣,為獲得山林的豐富資源,
逐步破壞部落傳統頭目與長老體系,與頭目女兒通婚,
安排親日年輕頭目接管部落,控管獵槍與番刀,
改變傳統狩獵行為,並且嚴格禁止人員進出,
漸趨將部落納入「皇民」之「國」的概念裡。
而此,部落傳統的規範也換成國家法律,
部落門戶大開,頭目形同虛設。
到國民政府來台以後,再次被改造。
文學作家瓦歷斯.諾幹所言「百年來換了三個老闆」的原住民,
逐漸瓦解對部落與對自我價值的認同。
將自我認同放在漢人底下,也讓社會大眾開始污名化,
在日本佔領台灣三十年後,依然強悍對抗日本的「原住民」。
今日的原住民,
不是你看到在三百年前拿著番刀奔跑在山林間的原住民。
今日你看到的原住民,
是在人類貪婪的歷史裡,
被犧牲而醉倒在街頭的污名。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